《轻松主义》樊登读书

liuser 2024-11-23 10:00:30 2024-12-11 11:35:09 23

各位好,今天我们在雄安新区的樊登书店,为大家讲一本很轻松的书,叫作《轻松主义》。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要告诉大家,努力并不是一种荣耀,我们不需要追求过度的努力,有时候过度努力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勇敢地相信,轻松也可以达成不错的结果。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说你为一件事努力了很久,下了很大的功夫,盯了很多年,最后却发现一无所获;但是有些事,你轻轻松松、不小心就做成了。这种情况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呢?因为过度的努力会给我们的认知带来很重的负担。如果一个人有着很重的认知负担,你就会发现,它会占用我们大脑的运算空间。如果你做一件事时过度地思虑,心中患得患失,特别怕做不成,前怕狼后怕虎,这时候你的思想负担非常沉重,反而容易动作变形。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里有一个球员叫斯蒂芬·库里,他投三分球非常准。你们有没有发现,库里每次打球之前都要干一件事,就是在赛场上乱投,他会站在离篮筐很远的地方胡乱地投一个,然后全场欢呼。有时候他专门跑到观众席旁远远地投一个,然后全场欢呼。在比赛的时候,球员又不可能在观众席上投球,那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为了让自己放松。

运动员们都知道,如果今天表现得很好,就是因为自己进入了那个区域,叫作the zone。一旦进入了那个区域,就能把自己的顶级水平发挥出来。但是如果你遇到了一场大战,心理负担很重,特别想赢下这场比赛,你就会发现动作都变形了。过度的努力反而会导致糟糕的结果。所以让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放松,让一个人能有放松的心情,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分为三个大部分,一共十五章,每个部分有五章。第一部分叫“轻松状态”,帮我们找到进入轻松状态的方法;第二部分叫“轻松行动”,介绍了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第三部分叫“轻松成果”,介绍了怎样去获得杠杆收益,而不是简单的线性收益,这个我们最后会讲。

首先说轻松状态。这个作者说,第一,要主动追求轻松状态。怎么做呢?做任何事的时候要先想想,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吃苦,但是有很多人一说到创业,一说到要做某件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随时准备被社会毒打,认为没有被市场毒打过,就不能成功。凡是这样说话的人,往往都是没创业过的人。真正的创业是你要争取不被毒打,你要争取把损失降到很小,如果你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需要用复杂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要经常问自己,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

第二,你要知道重要的事情也可以是容易的事。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人人能懂的相对论》,是关于相对论的。你读完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竟然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我们过去认为这简直不得了,是划时代的发现,但是爱因斯坦只是一直在用动量守恒的知识思考着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相对性,最终用很简单的数学,用动量守恒的原理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很多事情很重要,但同时也可以很容易。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基础的思路,愿意相信轻松和简单,你才有可能去选择更省力的路径。

不瞒大家说,我现在养成的习惯就是,任何演讲之前都不做PPT,甚至不做准备。有时候三个小时的演讲,我走上去就讲,这就是在追求放松。你会发现你的头脑当中越没有框架,越没有预设的金句,没有那些要表达的亮点,你的表现就越松弛,而且经常能够在现场迸发出火花。你不是在进行预先准备的表演,而是在投入地跟现场的朋友交流。这就是不过度努力的方法,它的要求有可能反而更高,因为我们需要自然,我们需要投入,需要产生心流。

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可以倒置地思考。倒置地思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没必要非得这么费劲。美国有一个廉价航空公司,叫西南航空,西南航空想要省钱。大家知道运营一个航班如何省钱吗?就是把运转周期缩短,让流程的效率变高,这样就省钱了。所以西南航空做了很多流程上的改革,但是要完成这些流程上的改革,需要订购一套新的票务系统,这才能够配合得上新的流程,而那一套票务系统需要200万美金。他们觉得做这件事本身是为了省钱,结果还没做就要先花200万美金,实在是心疼。作为一家廉价航空公司,西南航空觉得这太贵了,不划算。

后来,有人提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要求,说:“为什么顾客一定要那样的机票呢,顾客不能拿一张A4纸当机票吗?”董事会一讨论,觉得这个方案好像也可以,顾客好像的确不需要非得打印成那个样子的机票才行。所以他们没有买这套票务系统。反正我们是廉价航空,你拿这张纸一样能登机。结果,西南航空发现没有顾客对此提出意见。发展到咱们今天,连这张纸都可以没有,也没有顾客提出意见,因为顾客的目的是登机,是飞行,没有那么多必需的流程。所以只要你倒着想,从你要做的这件事的结果来想,将能省的过程省掉,能省的成本省掉,那就完全可以实现轻松状态,而过度努力有时候难以得偿所愿。

沃伦·巴菲特有很多名言,特别有名的一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很多人不知道,巴菲特还有一句名言,这句话特气人,巴菲特说:“怎么省事怎么来。”巴菲特的原则是怎么省事怎么来,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传记叫作《滚雪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我们像西西弗斯一样,每天推一个石头上山,或者你推一个雪球上山,会什么效果?你推到山顶的时候,雪球就没有了。所以,如果你非得做很痛苦、很累、很消耗精力的事,那么你的“石头”(雪球)就会越来越小,你最后的成果也就会越来越小。推东西上山很难,全是成本。但是,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样,选择怎么省事怎么来,那就滚雪球下山,雪球中间有块石头,外边滚着雪,你要找到足够长的坡和足够厚的雪,然后滚下去就好了,就可以很轻松。所以请大家记住巴菲特的这句名言:怎么省事怎么来。

第二章叫学会享受,不要延迟。我们从小受到的另外一种教育,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你可以享受,但是你得先吃苦。我们经常跟小孩子们讲,你要想享受生活,你得先考上大学,你要是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就没资格享受。这都是骗人的。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这是非常重要的轻松心态的来源。

书里有一个案例,英国活动家图森在1981年的时候,去往苏丹的一个难民营,结果被感染了脑型疟和病毒性肺炎。当时医生都已经宣布她死亡了,说这个人已经死了,没想到她竟然又被救了回来。回到英国以后,她觉得非洲人民太可怜了,于是她决心要募捐,要给非洲人捐款。在这个过程中,她就想:“我能不能把捐款这件事做得愉快一点儿,轻松、活泼、感人、愉快,如果能够让大家开开心心地把捐款的事解决了,这多好!”于是她就开始发挥创意,思考要怎么做这件事。

后来她想到了一招,她创办了一个喜剧救济基金会,就是一边做喜剧表演,一边募捐。她把创办基金会的这一天定作“红鼻子日”。为什么叫红鼻子日呢?所有的观众、演员以及支持这项活动的人,都可以花钱买一个红鼻子戴在鼻子上。这不就是好玩嘛,扮小丑。只要买了这个红鼻子,就相当于募捐了。结果英国很多名人也愿意参与,他们在电视上表演节目,号召大家募捐,一天之内募集了1500万英镑。更了不起的事是什么呢?在随后的30年里,“红鼻子日”为非洲的贫困人口和英国的经济萧条地区募集了10亿英镑。这既能让人愉快地欣赏喜剧,同时又做了好事。你不需要忍受痛苦,就可以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乐趣。

轻松主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工作和娱乐这两件事并不对立,如果你认识不到工作的乐趣,意识不到你在工作场所也依然能够快乐,那你很难轻松地做事。所以你得具备这种娱乐精神,然后邀请快乐进入我们的工作。

比如说有一个词叫仪式感。我们经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仪式感就是一种让工作快乐的方法。著名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写过《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她是怎么想到这些创意的呢?她的办法是一边洗澡,一边吃苹果,然后写出了她最好的悬疑情节。贝多芬每天早晨起床为自己准备咖啡的时候,会一粒一粒地、精确地数出60粒咖啡豆。这就是仪式感。恺撒时代的罗马人甚至为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都设计了一个仪式,年轻人第一次剃须的仪式叫作“以须敬神”,这个仪式一般发生在年轻人21岁的时候。剃胡子这件事都要有一个仪式,“以须敬神”。

你看中国古人设计了多少仪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每过几岁就有一个坎儿,会有一个仪式。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现在都不太在乎各种传统了,实际上也就缺少了快乐这件事。所以要把快乐请进我们的工作中来,这需要大家共同的创意,一起想想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怎样才能够变得更高兴。所以要学会享受,不要延迟。我们不需要吃完了苦,再去享受那么一点点甜。实际上你应该开心一点,享受一下生活。这是第二招,学会享受,不要延迟。

第三招叫雇用感恩,解雇抱怨。我们觉得不轻松、不愉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负担,有很多生气、哀怨、憎恨、放不下的事,所以如果你的内心放不下这些事,烦恼、哀愁、抱怨就永无止境。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我们得知道人生有两个圈。

当你专注于你所缺乏的,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

这两个圈是什么呢?不是影响圈、关注圈之类的概念。中间的这个圈是我拥有的东西,外边这个圈是我匮乏的东西。如果你每天只关注自己匮乏的东西,那么你所拥有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你觉得自己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怨天尤人,觉得“我最可怜”“谁都对不起我”,你拥有的东西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因为你根本就看不见它们。

当你专注于你所拥有的,你会得到你所缺乏的

但是,如果你能够盯着自己拥有的东西,经常感恩地说:“你看,现在的生活多么值得感恩,我们能够坐在这儿聊聊书,能够坐在这儿喝茶,没有别的烦恼,多好。”当你关注你拥有的东西时,匮乏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你拥有的东西才会变得越来越多,因为很多东西你都拥有,只是你忘记了,只是你没有注意看。所以这个圈的改变,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下降的螺旋,转回到一个上升的螺旋。如果你整天抱怨,整天觉得自己日子过得不好,你的人生会走入下降的螺旋,因为人有自证的倾向,你觉得你不好,觉得这件事做不成、要倒霉,那八成就会这样,因为你会自证。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切都很好,在不断进步,你也会螺旋式地往上走。

有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叫安娜的女孩的故事。安娜有一个特别爱抱怨的同事,那个同事跟大家关系都不好,因为她逮着谁都抱怨,说这个人讨厌或者那个人讨厌,一天到晚地在安娜面前抱怨。后来安娜觉得受她的影响,自己都已经变得很消极了。怎么办呢?安娜开始思考要怎么对待这个人,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每次向我抱怨,我就表扬她,讲她的优点。这并不是认同她的抱怨,而是争取看到她身上的亮点,表扬她。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同事跟安娜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而且她的抱怨也变得越来越少。

这个方法叫什么呢?叫习惯处方。习惯处方就是说,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扳机。比如说,我们希望大家养成看书的习惯,那么我什么时候看书呢,怎么才能养成看书的习惯呢?给大家一个扳机,比如说,每天晚上只要往床上一躺,我就拿起书来。就是你把前一个动作规定好,前一个动作一旦发生了,第二个动作就会发生,这就叫作扳机。这个扳机的设定,能够帮我们养成很多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我养成跑步的习惯,我现在的办法就是早上一起床,洗完脸、刷完牙就去跑步。当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以后,你就会慢慢地发现,这件事没有那么难。

所以这个作者说,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喜欢抱怨的习惯,最有效的扳机是什么?只要发完牢骚,就立刻感恩。这个作者也是这样做的,他尝试了这个抱怨以后马上感恩的方法,只要抱怨了就感恩,尝试多次以后,抱怨的话刚一出口,他就意识到不用说了,因为后边要感恩了。给自己设定一个习惯处方,把扳机设定好,你的心态慢慢地就会从爱抱怨变成爱感恩。

《创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说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他认为,客户买你的东西,是为了雇用这个东西。比如说有人在你这儿买了一杯茶,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他雇了这杯茶,因为这杯茶能够帮他解渴,他雇这件东西一定是有用的。所以克里斯坦森认为,你要卖一个东西给别人,就一定要想,别人为什

{{ vote && vote.total.up }}

共 1 条回复

liuser

《创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说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他认为,客户买你的东西,是为了雇用这个东西。比如说有人在你这儿买了一杯茶,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他雇了这杯茶,因为这杯茶能够帮他解渴,他雇这件东西一定是有用的。所以克里斯坦森认为,你要卖一个东西给别人,就一定要想,别人为什么要雇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能带给别人什么好处。

同样,如果我们有怨恨,有很多烦恼、仇恨,或者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对生活有很多抱怨,请问:你雇用抱怨对你有什么好处?并不是没有,雇用抱怨有一点好处,比如自我保护,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这个抱怨还能够让你发泄一下情绪,能够帮你在短期之内解压;这个抱怨或许还能够拉近我和对方的距离。但是你往长久想,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呢?这就相当于你雇了一个能够临时谄媚你的员工,这个人给你提供情绪价值,但是他不做事,所以把怨恨解雇掉是一个让自己变轻松的习惯,就是你会一下子轻松很多,因为你没有了什么仇人。

还有一个让自己轻松的方法是休息,有规律地无所事事。最有效的休息是无所事事,也就是放空。有一个成绩非常好的美国棒球教练,他经常在很多比赛之前,告诉他团队的那些运动员,说你们在比赛时来就行,不用提前很久到赛场进行突击训练,你们只要在比赛开始前出现,来了就打,放松点儿。太紧张是不行的,过度训练也是不行的,因为这可能会让运动员体力透支。所以这个教练经常说,你来就行,这几场比赛你们不用在事先做过多训练。有意地放松,有意地无所事事。

这个作者有三个建议:第一,把上午的时间用于重要的工作,因为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最旺盛。第二,把工作时间分为三段,每段不超过90分钟。以前我们做培训师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什么,我们觉得取决于老师讲课好不好,取决于课堂氛围是否精彩。老师说,不是,取决于他的屁股的忍受程度。就是时间太长的话,学生就坐不住了。所以,一般的小孩子只能专注45分钟、5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了就得起来走走,成年人也许坐得住,但最好也别超过90分钟,超过了90分钟就要起来走走。所以每段工作时间不要超过90分钟。第三,在两段工作之间,要进行短暂的休息和恢复,就是refresh(重振精神),你要重新唤醒一下自己,去喝杯咖啡、喝杯茶、聊聊天。

然后,睡眠很重要。现在睡眠不足是全世界的通病,大家知道,跟50年前比起来,也就是跟20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我们平均少睡两个小时,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电视,基本上人们的睡眠时间都比现在长。我们之前专门讲过关于睡眠的书,比如《睡眠革命》和《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大家可以听一下。在睡觉之前,把手机放得远一点,然后洗个热水澡,让身体逐渐地变凉、散热,在身体变凉的过程当中,你更容易入睡。书里讲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睡个好觉。如果你晚上的睡眠时间不够,那一定要在白天找个机会打个盹儿,哪怕20分钟、30分钟,都没问题,让自己打个盹儿,能够让你的精力更加旺盛。

有人问过金庸先生:“你那个小说是怎么写的,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想法?”他说很多是做梦梦到的。大家不明白为什么做梦能梦到。这是因为梦是我们思考的延续,如果我们在睡觉之前,头脑当中集中地想很多事情,一直在想,然后等你睡着的时候,你以为你的思考结束了,但实际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依然是活跃的,只是约束我们的部分关闭了。也就是说,你在白天时知道自己不会飞,所以你不会想到自己能飞,但是当你睡觉的时候,约束你的那些想法休息了,所以你在梦中就会飞。所以很多奇思妙想、解决方案,会在你深入思考,并且把它带进梦境当中以后绽放出来,因为束缚减少了。所以大家要重视休息这件事,休息甚至能够带来灵感。这是我们说的第四招,学会休息。

轻松状态的第五招叫作保持觉察,就是说专注是很重要的。人们现在面临的世界纷繁复杂,尤其是刷短视频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经常处在不专心的状态之下,周围环境很嘈杂。那么怎么在噪声当中保持专注力呢?举个例子,库里是怎么成为“神射手”的?就是苦练专注和投篮,他是怎么训练的呢?

“其中一项由易到难的训练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库里一只手抛接网球,另一只手拍篮球。第二阶段,抛接网球的动作变为拍网球(一只手拍篮球,另一只手拍网球)。第三阶段,他把网球扔向墙壁弹回,并重复这个动作,同时另一只手继续拍篮球。第四个阶段,库里在双腿间穿插运球。最后一个阶段也最难,同时抛接两个网球。”他在球场上为什么能够注意力专注,能够看到传球路线,能够投出致命的一击,因为他的注意力像肌肉一样,比别人训练得更好。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专注,我们的“注意力肌肉”也能够得到训练,我们的生活也会轻松很多。

当你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对孩子、家人和同事,如果也具有这份专注的力量,你就可以全然地陪伴,这种全然陪伴的效率,要远远高过一边刷手机一边陪伴。有时候我们会困惑,明明自己在家庭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那是因为你在这段时间里是一边刷手机一边陪伴,所以没效果,它反而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要为自己成立一个“清醒委员会”。这个作者说,清醒委员会就是“能给予他人的最佳礼物不是我们的技能、金钱或努力,而是我们的关注”。比如,大家可以试试以下的练习。

1.开辟一处你的独有空间(2分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关掉你的手机,让别人10分钟内不要打扰你。花点儿时间清理桌子,把东西放回原处。

2.放松你的身体(2分钟):挺直腰板,换个舒服的坐姿,闭上双眼,转动肩膀,左右转动头部,放松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正常自然地呼吸。

3.放松心情(2分钟):你的脑中充满各种想法是很正常的。接受它们,对它们保持注意,任由它们来去。

4.释放你的内心(2分钟):如果脑海中出现了某个对你不好的人,对他说“我原谅你”,并想象你正切断一条把你们拴在一起的锁链。

你讨厌一个仇人,你反而跟他最亲近,因为他总是出现在你的头脑当中,所以你要想象自己切断了跟他的联系,对他说“我原谅你了”。

5.在感恩中呼吸(2分钟):重温生活中某个你非常感恩的时刻。调动起你所有的感知,再次回味那种感觉。回想你在哪儿、你感觉如何,以及你和谁在一起。将感恩的心态完全融入呼吸之中。这一步重复做三次。

这就是你给自己打造的一个专注的空间。一个人要想轻松,必须专注,所以集中力量在关键时候做事,这时候你的效率会很高。在这儿我们学会觉察,这就是第五个方法,保持专注状态。

接下来的部分叫“轻松行动”。大家知道投入产出比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过了顶点以后,就开始往下走了。怎么理解呢?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永远没法做决定的甲方,乙方设计了一个logo(商标),交过去了,甲方一看,觉得挺好,但能不能再加一个什么什么,乙方按照需求又加了一点儿,交给甲方看后,甲方反馈说老板看了,希望能够往什么方向改……乙方再改,不停地改,改完以后,甲方最后说还是用第一版吧。你说这是何必呢?后边所做的所有努力,全浪费了。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产出低于投入的那个点,怎么做呢?只要你能有一分钟的专注就可以,就是你只需要有一分钟的专注,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件事,看能不能把无用的部分划掉,看这个清单中的这件事是不是可以打勾了,只要可以打勾,这件事就过去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时候,很多人刁难乙方的原因是他自己没个准谱,举棋不定,而且他觉得如果过于容易地通过了乙方的方案,似乎是不太负责任,所以有了这个权力,就要不停地权衡、不停地提意见,改到双方都觉得累了,然后觉得可以了,这就导致大量的浪费。

实际上,如果你想做事高效,痛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只要认认真真地想一下,用一分钟专注地想:满足了吗,可以了吗?如果可以,能做就做,这时候你就减少了大量的过度投入。

第二个方法叫作从简单到可笑的第一步入手,很多事情不需要你谋划很久。我做帆书的第一步,就是我跟身边的人讲:“我把我读过的书写成PPT给你,你愿不愿意给我钱?”他们说可以,于是我的生意就开始了,很快就收到了第一单的三百块。这一切都始于发电子邮件。就是说,要开始一件事情,你根本不需要把这件事想得太过复杂,而是用最简单省劲的方式先开始做。不要认为非得搞个三五年,才能打磨出一个好的产品来,好的产品是卖出去以后才开始打磨的。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不负责任,实际上,早期用户是你的伙伴,所以很多公司为什么对早期用户特别好,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上有一批喜欢尝试新鲜东西的人,这就是早期用户。早期用户给你特别多的反馈,而且他们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喜欢买新鲜的东西,所以不用太焦虑、太较真。

气象学上有一个词,叫“微下击暴流”,这个词一般人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浪涌,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引起强烈的强风和风暴,造成从上往下的持续10~15分钟的暴击,大概时速能够达到每小时约97公里,能够把成年的大树直接刮倒,这个叫作微下击暴流。所以作者说,你做事要追求的是专心认真的10分钟的“浪涌”。就是你要认认真真地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假如你要干的事是发布一款产品,那么显而易见的第一步是打开文档,开始写你的想法,微下击暴流是对产品特性进行头脑风暴。假如你要做的事是完成一份重要的报告,第一步是找出纸和笔,然后微下击暴流是列出这份报告的提纲。也就是说你在开始这个简单的步骤以后,就得去猛烈地攻击它,做成一个样子来。因此赶紧开始吧。

接下来一个方法叫作简化,能不做的都不做。贝索斯(又译作贝佐斯)在创业做亚马逊之初,曾经请过一个人叫佩里·哈特曼。他跟佩里·哈特曼聊天,对佩里·哈特曼提出的要求是什么?他说:“能不能帮我优化购物流程,只要用户点一个键就能完成购买。”后来哈特曼真的帮他实现了,在亚马逊上点一个键,就能够实现购买,亚马逊甚至申请了“一键购买”的专利。我有时候看我们自己的APP,就觉得要点很多下,老用户还好,用惯了,知道界面跳转几次后就可以听了,但新用户从下载到付费,再到可以听,这中间的步骤太多,有时候有的用户就半途而废了,因为找来找去,找不到对应的界面,想给你交钱还找不到付款界面,一生气就把APP关掉了。

所以,简化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那为什么一个东西会越做越复杂呢?就是因为内部的声音要求这个功能不能少,那个部分不能少,这个地方要合规,那个地方有需要,于是技术人员就都加上了,加上以后,外部的客户来了,说“怎么这么多步骤,很麻烦”。这段我是讲给我们的产品技术人员听的,叫作能不做的都不做,能够减少的都尽量减少,清除不必需的,好过画蛇添足。

有一个宣言,是一群软件开发工作者制定的,叫作《敏捷软件开发宣言》,一共有12条原则,这原则之一说道:“简化是必不可少的,技巧是能不做就不做。”

如果可以通过更少的代码和设置为客户创造价值,那就最好这样去做。尽管这个原则针对的是软件开发,但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应用在任何日常事务之中:“简化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技巧是能不做就不做。”换句话说,不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只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价值的步骤。每一个非必要的步骤都伴随着机会成本,因此,每去除一个非必要步骤,都会使我们获得更多时间、精力和脑力,并将它们用于重要事项之中。

我读这段的时候特别受启发,我就特别想跟广大的家长还有职业经理人讲,有时候孩子很累,是因为家长要干的事太多,家长管得太多、招儿太多、要求太多,导致这个孩子的空间都被你占据了;有时候员工管不好,是因为老板管得太多、要求太多、操心太多,所以有时候是我们过度地作为,使得我们周围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多数天才取得成功靠的并不是解析烦琐的复杂性,而是利用不为人知的简单性。”简单性为什么不为人知,因为简单性是复杂体系的内核。我们体内的基因就是靠这么几个不同的东西,不断地迭代最后长出来的复杂体系。

轻松行动的下一个方法叫作拥抱“简陋的雏形”,雏形就是刚面世的东西。里德·霍夫曼讲过:“如果你没有为你第一次发布的产品感到尴尬,那说明你发布得太晚了。”就是即使这个产品很难看,也要让它见市场,也要让它见客户。

有一个克雷默挑战,大家知道吗?就是在1959年的时候,英国实业家亨利·克雷默创立了“克雷默奖”,希望能鼓励设计师做出一架人力的飞行器,不用汽油,靠人踩就能让这架飞机飞起来。奖金规定的挑战任务是,如果这个飞行器能在800公里之内的两座高塔间绕行“8”字,可以获得5万英镑;如果能够飞越英吉利海峡,就可以获得10万英镑,就是这么一个挑战。这就相当于造一辆会飞的自行车。你想,1959年的时候,那时飞机早就被发明出来了,所以大家认为这应该不难吧,好多人就开始参加挑战,但结果总是成功不了。

后来有一个挑战者叫麦克里迪,他和他的儿子开始行动。他的思路不是先造出一个完美的飞行器再去飞,相反,他认为飞行器一定会被摔碎,摔碎了以后能不能很快地拼起来,这才是核心。所以他造了一个极其轻、极其简陋的“飞行自行车”,然后就开始飞了。刚一飞上去就摔碎了,但因为飞得也不高,所以没事。这架飞行器被摔碎了以后,他们拿强力胶带一缠,又能飞了。所以他们能够飞的次数,比那些认认真真打造产品的人要多得多,因为这个产品简单、好拼接,所以修复的次数更多。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这对父子一共飞行了大约222架次。在第223次的时候,完成了“8”字挑战,赢得了5万块。两年以后,飞越了英吉利海峡,赢得了第二个克雷默奖。所以你就知道一个产品迭代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次数,靠的是更新快。如果你要求这个东西造出来就很完美,那它一定难以迭代。所以拼起来快就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路。

咱们中国人其实也有这样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这样很明智的讲法,叫“船小好调头”。或者换个例子,咱们说中文都没有问题,那西班牙语你们行吗,法语会吗?你看我们长大了以后,想学一门外语非常难,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脑子完全不行了,而是我们小时候学说中文的时候不怕犯错,就算说错了也不害怕,所以很快就学会了。但是长大以后学外语,就想说对,如果说错了就觉得丢脸,因此成年人学外语就很难。

有一个外语老师教他的学生:“你要想学会一门外语,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呢?想象有一个装满1000颗珠子的袋子(想象自己带了一个大袋子,像布袋和尚一样,袋子里有1000颗珠子),你每说错一次,就拿一颗珠子扔掉。等你扔完了1000颗珠子,你就掌握这门语言了。”你看,不要怕丢脸,不要怕犯错,因为这叫作学习型错误,在你犯错的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东西,就是有价值的。

所以,“即使是垃圾词句,也比一张白纸更有力”,这是一个著名作家说的话。很多人想当作家,我也想当作家,当作家很不容易,当作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写。有时候没思路、没想法,但即使没想法也要写,一开始写得很烂,词不达意,没什么情节,但是写着写着灵感就来了,所以很多作家要求自己每天都得写。职业作家每天都得写几千字,就这样写下来。所以要拥抱“简陋的雏形”,秉持零草稿原则,就是没有所谓的草稿,上来就开始写。

还有一招,叫有所保留。什么意思呢?就是别一下子把劲儿使光了。我看过一本书,叫《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讲到了斯科特去南极点的故事。在20世纪初,1911年的时候,两支队伍一块儿向南极点奔过去,大家都想当世界第一,想去到南极点,一个领队是斯科特上校,另一个领队是来自挪威、有“最后的维京人”之称的罗尔德·阿蒙森。两支队伍面临一场“极地之争”,这是一场2400多公里的赛跑。

斯科特的办法是什么呢?今天天气好,咱们就猛走,走到筋疲力尽为止,因为经常会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不走了,这一天就休息。斯科特在日记里写道:“我不相信有任何队伍可以在这样的天气中前行。”所以他们的办法就是,要走就走到没力气,然后遇到暴雪,就停下来不走了,这是斯科特的办法。

阿蒙森的办法是什么呢?你看他的日志里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讨厌的日子,我们经历了暴风雪、偏航和冻伤,但我们距离目标又近了21千米。”也就是说,阿蒙森的办法是不管天气好不好,都是21公里。今天天气好,走21公里,然后休息;今天天气不好,走21公里,也休息。不多走也不少走,保持着严格的克制。

“斯科特则只在天气严寒的时候允许他的队伍休息,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命令他的队伍进行‘非人的努力’。”当然,最后是阿蒙森先到了南极点。最关键的点还不在这儿,最关键的点是,阿蒙森不但带着队伍到了南极点,而且用同样的方法安全地回来了。回来时,他依然是每天20多公里,每天20多公里,保持这个节奏,不要让自己太累,每天坚持,最后走回来了。

“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率领他的队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抵达南极点的人。……安全地完成了约2.6万千米的返程之旅。”而在34天以后,斯科特才带着队伍到达南极点,晚了34天。更为悲惨的是什么呢?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一行五人全部被冻死了,这就是很悲惨的一幕。《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就写过这一段。最后,斯科特船长和他的队伍全部没回来,死在了路上。你看,他所用的方法是一种咬牙坚持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吃苦,一定要走到筋疲力尽。但是阿蒙森的办法不是玩命,而是每天走20多公里,保持节奏,让自己能够留有余量。所以你要轻松,就要学会让自己有所保留,不要勉强为之。

大家跑过马拉松的话就会有所体会。我就跑过一次马拉松,因为这确实挺有挑战性的。我跑半马,因为之前从来没跑过,一下子跑20多公里,感觉很吓人。有一个朋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是个老手,他跟我说:“切记,前3公里一定要慢,慢到什么程度呢?比你的训练速度慢得多,配速一定要压在7分30秒以内。”因为他知道我跑得不快。我说:“那不是很丢脸吗?”结果他说:“没关系,你这3公里跑下来,让你的心率逐渐地上来,保持一个正常的心率,这时候你再慢慢加速到6分多,你就能够坚持下来。”

啪,枪一响,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每个人都想在众人围观的情况下跑得快一点。所以你会看到,那小伙子往前冲,好多人都往前冲,但我就慢慢地在那儿跑。后来我一个一个地见到了这些人,有的人走到路边捂着肚子,有的人蹲在了道边,有的人在那儿喝水不走了,多得是,因为他们体力透支了,比赛一开始就把心率提得很高,透支了。所以要有所保留,不要勉强为之。

学会设定上限,然后找节奏。这也是一个作家说的,她说:“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如果你写得太多、太快,你就会偏离主题,失去方向,而如果你不经常写,你会失去势头。每天写1000字是一个不错的量。”这1000字可能有点少,当然这说的是英文,我知道有很多专业的中文作家每天写三四千字,也不累,但是你要能够每天写下来。

一位前铁人三项运动员,叫本·伯杰龙,他可能是全世界身材最好的运动员之一,他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并且完成铁人三项呢?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下午5点25分离开办公室。当然,人家已经成功了,是冠军了,所以说走就走。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你都拦不住他,5点25分,这人就回家了,去训练、休息。他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很好。

有一句箴言叫“慢则稳,稳则快”。大家知道我讲书讲了11年,没有断更过,别人可能会觉得吃惊:“这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11年从来没有断过更?”因为我每个月最少讲4本,最多讲6本。我没读过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我从来不会要求自己说:“这个月咱们讲20本吧,咱们突击一下。”那不行,那就讲吐了,就没感觉了,所以就控制在4本到6本之间,就这么一直保持着,很容易就坚持下来了。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所以要轻松、找节奏。

好了,学会了轻松状态,学会了轻松行动,接下来该收获了,这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轻松成果。为什么有的人的人生过得很轻松,有成果,而有的人总是很累,这是由于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一个叫作线性思维,一个叫作指数型的思维。指数型的思维就是复利效应。你看巴菲特每年只挣19%,但是他能够持续50年,每年都挣19%,所以从最早的几十万美元,一直发展成为世界首富。这是一种长跑,50年里每年都挣这么多,财富就积累起来了。

而我们打工的风险在于,你的收入是线性的。也就是说,你的收入是这样一条线,一个月一万,一个月一万,一个月一万,一个月一万,你的收入永远是一万。即使工资涨到了两万,那也是一个月两万,一个月两万,一个月两万,你不可能猛地这样上去。所以,幂次的回报,都是快速增加的;而线性的回报,都是没什么变化的。我们人生的支出可不是线性的,我们人生的支出,不是说你现在一年花五万,到死也还是一年花五万;我们人生的支出是五万、五万、五万……砰,十万,砰,一百万。孩子要出国留学,老人生病,自己住院,你的支出是幂次的,但是我们的收入是线性的。所以你要想获得一个轻松的成果,就必须了解这一点,你得给人生加上杠杆,这个杠杆能够撬动复利,撬动了复利,我们才能够获得复利的成果。

什么是人生的杠杆呢?第一个杠杆叫作掌握原理。比如说我每次直播,很多人都问我大量的工具层面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写作业怎么办,我到底应该怎么盯着他写作业;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孩子贪玩怎么办……你看他们问的全是工具层面的问题,工具层面的答案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用的工具肯定都不一样,这都没关系。但是你得了解原理层面,当我们学习了原理以后,它是具有杠杆作用的,因为孩子的所有行为最终是由他的大脑决定的,因此你了解了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这些最基本的原理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些基本原理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

但是很少有人能耐心地学习基本原理,我们都喜欢快速获得答案,就是会问具体的问题,比如“你说我这个孩子应该报哪个专业,你帮我定一下”,那别人收钱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人生的下一个问题怎么办呢?如果每件事都要花几万块钱去做咨询,你挣的恐怕没有花的多吧?所以,我们劝大家要多了解原理,这就是树干,你理解了原理以后,它是可以迁移到不同领域里去的。第一个杠杆叫作掌握原理。

在掌握了原理以后,还要自己创造。当你获取了知识以后,你要自己去领悟它,而后创造新知识,创造出来的知识对别人有帮助,别人愿意买单,这个知识就相当于你的一个分身。所以,要掌握原理、获得知识,并且创造和分享知识。创造和分享知识为什么能够让你赚那么多钱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要跟别人分享知识的时候,你必须在这件事上比别人做得好。

过去我跟一家4A公司合作,他们要做一个食品的广告,必须指定某个摄影师拍视频。这个摄影师是食品拍摄方面的顶尖人物,他拍食品的桌案就像这么一个桌子,上面全是面粉、肉这些东西,他一会儿拿个棒子打这个肉,然后拍照;一会儿又撒面粉,然后拍照。他随便拍一张照片就要50万,如果请他多拍几张那就是很多钱。他这辈子就拍食物,不拍别的,这就是一招鲜,你在一件事上做得比别人好,就会很轻松。人家在某一件事上的认知或者能力是别人赶不上的,这就是杠杆。所以第一个杠杆是掌握原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塑造你的声望。

第二个杠杆就是分享,获得指数级的影响力。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讲出来,分享出去,就会有很多的徒弟、分身,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就越做越大了。我们现在在培养很多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主播,培养心理咨询师,就是希望能够用我们所拥有的这些知识,为更多的人赋能,赋能了以后,让他们能够服务他们的城市和社区,相应地,我们的事业也在不断地拓展。所以,要敢于或者说要勇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把最重要的事做到最容易。什么叫作把最重要的事做得最容易?比如说,我们现在打算做一本漫画书,告诉大家为什么不能抽烟,就这么一件事,你说重要不重要?为什么不能抽烟,因为这关乎到很多人的生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你通过漫画把它做得极其简单,它的传播力、渗透率就会高很多,这就叫作把重要的事做得很简单。

书中还提到了“芝麻街简易规则”,说你所传递的信息,不应该只是容易被理解,还应该难以被误解,因为有时候一些信息,人们传着传着就变了。“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雷富礼把这称为‘芝麻街简易规则’。意思是不要使用过于复杂的信息,不要追求那种让你听上去很专业的信息,而要选择那些易于理解和重复的直白信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变成最容易教,也最容易学的事情。”这才是广泛传播的有效方法。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杠杆,叫作分享的杠杆。

第三个杠杆叫自动化,让行动不假思索。关于这一点,有一本很经典的书叫《清单革命》。我们讲过《清单革命》,大家可以听一下。人为什么会犯很多错?因为如果你的认知当中负担很重,很多空间被占据了的话,你就很难去专注地做事。所以开飞机的人不能够只靠脑子去记每一个步骤,因为那样你会有所遗漏,一定要看清单。你看,再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会看操作手册,这叫作减少头脑中的认知负担,让行动自动发生。所以希望大家去听一下《清单革命》那本书。

然后,用科技解放大脑。就是说,如果能够通过科技的手段让一件事变得简单、自动化,比如说财务系统,比如说我们家庭的生活安排,像交电费这样的事,如果都能够自动续费、自动去交费,那我们就能减少很多认知负担,家里也就不至于突然停电。所以,对很多事就是能不操心尽量别操心。比如说存钱,好多年轻人存不下钱,咱们曾讲过一本书叫《拿铁因素》,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原理是什么呀?就是自动化。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以后,跟财务约定好,直接将其中一部分打到存款账户,这样就能保证让你存下钱来。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自动化的过程,可能这钱就被慢慢花掉了。

第四个杠杆叫信任。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杠杆。我们讲过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叫作《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你会发现巴菲特经手了很多几十亿、上百亿美金的收购案,有的收购案二十多天就签字解决了,为什么能够这么简单地收购一个大公司呢?因为信任,他更看重的是人品,是这个人的声誉,是这个人过去几十年当中所累积下来的社会声望,所以在做判断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信任可以成为杠杆,将适度的努力转化为复利成果。”

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个工具,我都发给我们公司的CEO了,我觉得很好用,叫作“高信任协议”。这个信任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两个人之间定一个契约,这当中有三个要素——甲方、乙方,还有支配他们关系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很重要的,但很多人经常忽略这个结构。

比如说,我有朋友去学打高尔夫球,他发现自己进步很慢,老在那儿练开球。后来他突然想明白了,他说,这个教练是按时间收钱的,我聘用这个教练的时间越长,教练的收入就越高,这个交易结构有问题。如果是这样,这个教练肯定希望我学得慢,永远跟他学。所以我的朋友就跟教练说:“这样,咱们停一下,然后说个数吧,不管多长时间,你教我打到80杆以下,我就给你五万块钱,咱不用按时间来算,你觉得怎么样?”那个教练一听说行啊。不到俩礼拜,我的这位朋友就练到了80杆以下。这个交易结构一变,你跟教练的目标一致了,都是要尽量地把球打得更好,这样成本一下子大幅下降了,所以结构是很重要的。

这个高信任协议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有这么几个要素:首先,结果,就是要订立出结果,我们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双方对这个结果的认知一定是一致的,不能说我委托给了你,结果你的任务是挣劳务费,我的任务是公司发展,结果搞来搞去,只有你挣了劳务费,我的任务没有完成。第二,角色,就是甲乙双方还有其他人,谁做什么样的事,要分清楚每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各自的角色是什么。第三,规则,要确定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什么。第四,资源,有哪些可用的和需要的资源,比如人力、财力、物力,确定你需要多少钱,你有多少人可以调动。第五,奖励,就是怎样对进程进行评估和奖励。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高信任协议,我们把双方的结构统一起来,然后大家就可以相互信任地做事,而不是相互博弈。这就是第四个杠杆,叫信任的杠杆。

第五个杠杆是预防。什么叫预防?就是在问题发生前使劲儿,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使劲儿,这个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分界线。我劝人戒烟花了很大的力气,为什么呢?因为一本书上说,一个人能够劝别人戒烟,和一个医生能够给人动手术治癌症是等效的,这两件事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很少有人去崇拜一个让人戒烟的人,人们更愿意崇拜一个能够治好癌症的人。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中,事情都是在发生了以后才会被我们重视,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们并不重视。

好多人在育儿时,都是等孩子抑郁了、不学习了、要退学了,他们才重视,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应该学点什么东西啊”,实际上你应该在孩子三岁以前就开始学习,在这之后你将会非常轻松,这些事也就不会发生。但是采取行动去避免这些事的发生,大家对此没动力,只有等这些事发生了,他们才有动力去改变,这就是有杠杆和没杠杆的区别。

如果你要做一件没法回头的事,那么在做之前一定要小心谨慎。什么叫没法回头的事?就是你一旦为这件事做了决定,就不能撤退了。所以我经常跟很多年轻人讲,千万不要冲动创业,千万不要随便跟别人合伙成立一个公司就开始干了。你可以自己做点事,在跟别人合伙之前,你至少得了解一下这个人。

可撤销的事你可以做,就像我们做产品,为什么可以做呢?因为这件事可以撤销,你第一次做得不对的话,可以再做第二次。但对于不可撤销的事,至少要测量两次,这也是小学生做手工的规律,老师要求你在折纸动剪刀之前要测量两次,为什么?因为一动剪刀就没法还原了。不动剪刀时,你可以随便折,一动剪刀没法恢复了。所以当我们能够在根上预防,在这件事还没有出现问题时就预先解决问题,那以后付出的成本就会少得多。

大家觉得这本书简单吗?轻松主义,听起来真的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我就特别喜欢轻松,我这个人不喜欢给自己施加压力,也不希望给别人施加压力。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管理团队,你发现你能够做到轻松的时候,就代表着你的认知水平提高了。轻松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千万不要觉得吃苦才是光荣,其实轻松才是光荣。

生活永远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想法完美地进行,我们一定会面临衰老、疾病、逝去,但是在面对这些痛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我们可以追求快乐,哪怕是短暂的。在受病魔侵扰的间隙,我们也能够高兴,这就是轻松主义对作者的最终回报。他最后说:“不论你在生活中遭遇了什么事情,不论它们多么艰苦、有多重大,你都拥有‘现在怎么做’的选择权,在处理那些问题之前,你必须先做出这个重要的选择。”

生活不一定是艰难和复杂的。就像曾4次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写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信守诺言,走完这段路才能长眠”。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阻碍和困难,你永远都可以去寻找一条更轻松、更容易的道路。